2.05日音讯,产品设计师网站建设的数据分析。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产品原型工作,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们做的原型为什么会改来改去,这样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劳动成本。后面美工和开发的同学已经快等的不耐烦了,因为预计六月份新产品就要上线,如果我们不能按期完成原型设计的话,他们就要被剥缩短工期,这样一来加班加点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首先说我们的整个产品原型是分三个人来设计的,当然如果也要算上我的话就是四个人,只不过我是一个只需要动手不需要动脑的那一种。其实期间我也参与了一些东西的设计,一是向为前辈们分忧,而是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然而最终无论好坏都只是作为了前辈的参考版本而已。总体来说在这一期的产品中还是有几处我的智慧的,但都只能看到一个影子,已经失去我本来的思想灵魂。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我们的这个产品做的似乎就是这个样子。产品用户一共分为两类,一个人做A类用户,一个人做B类用户,最后一个人做首页和公共页面来穿插两个人的设计,使两者之间能够完美的对接起来。然而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A类用户和B类用户的始终无法完全对接,甚至在一些功能或细节上尚未达成共识,甚至争执不下。这到是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产品是一个人的。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理解,求高人指点。
还有一个令我思考良久的地方,也是我与一同画原型的前辈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前辈为用户考虑的非常深刻,几乎用户会遇到的各种情况她都有所考虑,其逻辑的复杂性深为我辈钦佩。但是我总觉得我们这是在完全没有用户数据的情况下胡乱为用户着想,用户或许真的会遇到种种始料未及的情况,但是用户到底会采用什么行为来解决这种情况我们并不知道,或许我们辛辛苦苦设计开发出来的功能根本就没人用。如果真的有需求,也可以完全在产品上线以后并获得了真实有效的用户数据以后在升级添加该功能。
一个逻辑复杂度能够经常能把产品设计人员都搞晕的产品,我觉得不是一个好产品。在用户面对这种产品的时候,个人猜想的用户行为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晕;要么直接无视你的复杂逻辑,因为你耗尽心血设计出来的功能他都没有意识到,只是照着自己平时的上网习惯来使用你的产品。
不要把用户想的太笨,因为你的产品不是他上过的第一个网站;不要把用户想的太高深,因为他不懂你的逻辑。